一、学院简介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发展历史沿革依次经历了1958年的宜春大学数理科,上世纪70年代的宜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及宜春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机电系和本世纪初整合校内理、工科资源组建的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理工学院)。目前,理工学院下设物理系、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4个系,并设有物理学(师范类)、材料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8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在校学生1906人。办学至今,学院走出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职工104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博士(含在读)36人,硕士4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青年井冈山学者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宜春市学科带头人2人,宜春市科技后备人才3人,宜春市十佳科技工作者1人,宜春市十佳科研团队1个,宜春学院“物理学”首席教授1人,宜春学院明月学者1人,宜春学院明月杰青1人,宜春学院金牌主讲教师6人。近年来,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2项、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学技术奖3项、国家级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宜春市高新技术成果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
学院的教学设施与实验设备齐全,实验室使用面积7300平米,建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电工、电子、材料物理、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锂电材料、电子设计制作、高频电路、通信工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结构、土工等20个二级专业实验室,共有81个功能室。全院教学仪器设备4800余台套,仪器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经过前期积淀,现有“江西省品牌专业”1个、宜春学院一流专业3个、江西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宜春学院一流建设学科2个、宜春学院特色学科1个、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一批上市企业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旨在建立面向新能源产业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基地,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新能源产业学院2021年11月成立以来,已经承接了多个来自企业的重大攻关项目,签约项目经费1900余万元,2022年6月获批为江西省首批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全省共8家)。
“崇理尚工,匠心于求”,这是理工学院的院训。学院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考研率逐年递增。为策应学校转型发展,学院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有“宜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粤嵌众创空间”、“天工创客空间”、“赣西BIM产学研实训基地”、“华为讯方校企合作创新实训室”等实训中心;依托校企共建教学和创新平台,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近年来学生自主研制各类产品80余款,师生协作获授权国家专利40余件;每年均有上百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数维持在每年100项左右,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赛等大赛上屡创佳绩。
学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大爱育人。我院不仅在专业培养方面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了各类学生社团、协会和兴趣小组20余个,为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很好的锻炼平台。
最新投入使用的材料物理制备实验室 理工学院学生参加宜春学院大学生精英训练营集训
二、专业介绍
1. 物理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能力,掌握扎实的师范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物理教学,并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论。
2.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运用材料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材料学及其相关的领域,如锂电新能源、交通工具、电子电器等行业部门,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工艺设计、材料测试、生产制造及相关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材料性能学、材料测试分析技术、锂电原理及技术、材料性能学、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
物理系优秀校友陈仙辉院士回母校讲学 材料物理实验室的XRD设备
材料物理实验室的SEM设备
3.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每年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攀升;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屡创新高。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
5G+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平台
4.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通信技术与地方智慧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数理、人文和专业基础知识且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通信网络的研发、设计、组网、部署及调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每年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攀升;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屡创新高。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
华为讯方合作共建移动通信平台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机械制图(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1)、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技术。
天工创客空间的“创客”同学专注于产品的制作 师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际赛道金奖
6. 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现场技术处理能力较强,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信号与系统分析、可编程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实践。
师生为智能制造挑战赛积极备战 师生参加2019年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
7.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创业精神、实用的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在工程施工、设计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等方面工作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抗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
师生参加现场实训活动
8. 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
师生参加2019年BIM应用技能大赛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