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青春践行二十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智能制造与材料化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9


本站讯(学生记者 付裕 黎欧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4日至8日,宜春学院智能制造与材料化工学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袁州区新坊村,开展以“青春践行二十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护蕾行动:筑牢防线,护航成长

针对暑期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实践队在新坊村小学开展“防溺水、防诈骗”安全教育。志愿者通过情景剧、互动问答、顺口溜等形式,把“六不准”“三不要”等安全知识讲深讲活;在“防溺水演练”环节,队员们现场示范心肺复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会自护自救。活动最后,孩子们争相背诵安全口诀,脸上写满自信与收获。


科普课堂:点燃梦想,启迪智慧

“为什么泡泡是圆的?”“一张白纸为什么能托住书本?”在“科学小课堂”上,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动手完成泡泡液配制、“平衡鸟”折纸、结构力学小实验等趣味项目,把表面张力、重心平衡等抽象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实验间隙,队员们还讲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科技报国的故事,把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一起播进童心里。


健体筑梦:强健体魄,磨炼意志

体能素质提升训练营中,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入杯、趣味投圈等项目轮番上阵。孩子们从不会握拍精准扣杀,从胆怯观望勇敢挑战,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磨炼意志、收获快乐。队员们用专业动作和耐心指导,让五育并举在乡村课堂落地生根。


润心铸魂:以美育人,以红铸魂

实践队将心理美育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心理健康课堂上,“情绪传递”“团队拼图”等游戏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学会合作;针对双胞胎康灵胧、康灵瞳姐妹的个案,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疏导,让笑容重新绽放。红色文化课堂里,《爱我中华》的嘹亮歌声、《沁园春·雪》的铿锵诗句、《红星耀中国》的活力手势舞,让红色基因在童心中悄然生根。


产业调研:深入乡村,助力振兴

实践队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家中,围绕“资源型村庄绿色转型”主题开展问卷与访谈。针对新坊村“技术升级慢、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三大痛点,队员们现场记录、即时讨论,后续将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与村委会提供决策参考。与此同时,团队还走村入户发放防溺水、防电信诈骗宣传资料,为乡村安全再添一道防线。


青春答卷: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五天的实践,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服务群众,用真情陪伴儿童,用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下乡”不仅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汗水洒在振兴征程上。


青春践行二十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学院将以此次“三下乡”为契机,持续构建“五育并举”实践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在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高禹彦

一审:赖奇

二审:陈浩

三审:龙玲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